www.ykptg.com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企业精神之进取
[发布时间:2018-05-03 11:08:34 ][阅读次数:37720 次]

进取精神是一种向上的、立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意思与进取心相近,但更能形容主体的决心和魄力。是人类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个企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在制定决策时优先考虑人的因素;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把人放在积极、主动的位置上,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和造就人,才能充分激发员工的热情和进取心,使之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企业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并真正把个人的前途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一、进取是一种精神境界

“进取”是心中怀揣着大目标,从细节入手,立足岗位,干好手中的平凡事,把大事做细、小事做精,从面实现人生价值。进取是一个人为达到预期目标而不断奋斗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所在。进取精神是一种“铁肩担道义”的浩然正气,进取精神更是一种“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则存,无之则亡”的无畏豪气。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在青年时代就写下“惟知跃进,惟知雄飞”的励志名言,在这种刚健勇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感召激励下,他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而辉煌的篇章。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对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的经典概括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用激情四溢的语言礼赞进取精神:“其当道天下之所不敢道,为天下之所不敢为。其精神有江河学海不到不止之形,其气魄有破釜沉舟一瞑不视之概;其徇其主义也,有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观,其向其前途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志。

二、让文化促进进取精神

积极进取的精神,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通过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来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劲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如不能正确处理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的关系,便会产生意志消沉,乐于享受的意识,对未来生活工作产生消极影响。物质丰富后怎样才能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这个问题要靠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汲取先哲思想,提升知识层次来解决。物质追求应与学习知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物质生活作为精神文化的首要前提,是基础性的,因此在物质生活匮乏之时,要通过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在物质条件丰富的时候,更应注重文化知识对物质生活的反作用,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要通过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因物质丰富而意志消沉,不因意志消沉贪图享乐。文化知识积累多的人,即使拥有了很多财富,也会不断进取,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的精神不会退缩,会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推动社会发展上来;文化知识积累少的人,一旦拥有了财富就会陷入物欲之中无法自拔,导致意志消沉。习总书记说:“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因此在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承担起服务发展的需要。

三、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

        纵观我党在90多年历史征程上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一靠路线正确,二靠作风正派,第三靠的就是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新时期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用激情唤起责任,用激情创造奇迹,用激情成就事业。一要大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青年干部担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重任,也面临着国际风云变幻莫测、国内改革不断深入的复杂环境,政治任务需要青年干部具备较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素质,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决定工作姿态,反映执政为民心态,也显现精神状态。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其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中就会“知不足”、待遇上就会“很知足”。干部既要认清职位是人民的托付,来之不易,又要认清我党正处在重要发展机遇期,机不可失。因此,应倍加珍惜干事舞台,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机,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振奋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状态,抓工作、搞建设、谋发展。同时,顺境逆境看胸怀,大事难事看担当。干部唯有善于担当、勇于担当,才能增强发展的意识、创新的勇气和履职的胆识。三是青年干部要着重增强自身“三气”。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青年干部更是整个行政机关中具有顶梁作用、承前启后的一支力量。青年强,同国家强。因此青年干部要注重增强自身工作的朝气、英气和锐气,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天气查询 | 线路查询 | 失物招领 | 列车查询 | 招贤纳士 | 投诉建议 | 长途查询 | 通知通告 | 返回形象页
电话:0417-6658017 劳模客服中心:0417-2830000   Email:
主办单位:营口交运集团 版权发布:营口之窗网站 技术支持:营口爱思达计算机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国家批准建站单位)